3月8日至11日,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刘景容带领工作室助理、学员代表和特邀专家一行4人到梅州市五华县示范幼儿园、兴宁市第一幼儿园开展第一次支教活动,以实地考察、课题研讨、课例研磨、观摩交流、专家讲座、经验分享、体验式培训等形式,为当地幼教的发展提供帮助与支持,为实现城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和共享贡献力量。
课题引领,明晰方向
五华县示范幼儿园申报的广东省“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课程建设》进入中期验收阶段。工作室一行听取项目组的中期汇报,审阅研究过程性材料,为课题未来的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帮助大家明确和梳理课程建设实施策略,为幼儿园更好地落实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课程改革指明方向。工作室助手杨慧敏作为该项目理论负责人和指导专家,深入为该园课程建设把脉开方,精准施治,提出符合幼儿园发展实际的改进思路和路径。 专题分享,更新观念 在兴宁市第一幼儿园,刘景容以《游戏故事的价值与应用》的讲座开启“区域游戏如何开展”专题研训活动。她介绍了学习故事的背景——安吉游戏,阐述了游戏故事的概念和实操方法以及在各种课程模式中的延伸性应用,为幼儿园开展课程改革与实践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游戏故事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找到与幼儿的连接点,掌握“看见儿童”“看懂儿童”的方法,进而学会放手游戏、理解儿童、敬畏儿童,让儿童成为课程的构建者。这一具有颠覆性的课程建设理念和实施方法让所有在场同行深感震撼。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原学前教育教研员裴光华的讲座《小区域 大课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从高质量学前教育的角度,结合“醒目教育”的课程理念,阐述了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为幼儿的自主发展提供支持。 工作室助手姚妍《从冷门到热门,让语言区环境鲜活起来》的专题分享,从幼儿语言关键经验出发,帮助大家重新认识语言区域,并以大量的实践经验,为班级语言区域的创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研训一体,拓宽思路 结合游戏故事理念,姚妍为两所幼儿园讲授大班语言活动示范课——《我希望有一天……》,向大家展示了如何运用各种参与式的方法,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自主创造与表达的机会,从实践角度展现了“儿童本位”的课程样态,既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对“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观、教育观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刘景容请在场教师现场实践游戏故事,并逐一与大家讨论分析,帮助教师亲身体验、理解孩子们绘画的意义和教师记录故事的价值与正确做法。 课例研磨,激发思考 在五华县示范幼儿园,四人分别观摩了与“新课程”相关的4个教学活动。裴光华认为小班体育活动《快乐的围龙屋》中教师的驾驭能力较强,教学设计能吸引幼儿的积极性,但需转变教育观念,给儿童更多自主性。杨慧敏和姚妍观摩了中班数学活动《提线木偶来排队》,她们认为该活动作为“提线木偶”主题下的一个活动,设计欠科学、与主题关联性并不强,针对活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提供了解决策略和方法。刘景容肯定了大班集体教学活动《客家围龙屋》安排幼儿用各种操作材料建构围龙屋的环节,体现了教师观念与行为的更新。针对传统文化主题课程,她认为要基于幼儿直观经验,根据幼儿对经验的表征、表述捕捉课程生长点,从而设计有价值、有利于促进儿童深度学习的活动。并对此主题活动设计提出了整体设计思路和具体的实施策略。 兴宁市第一幼儿园展示了《大班综合活动:好玩的报纸》。裴光华认为该活动中幼儿较投入,对活动设计兴致高,但教学实施与预设目标及重难点关联性不够,需加强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刘景容指出该活动将原本应该在区域中自由探索的活动放在集体教学的框架下,限制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幼儿园需要思考如何将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聚焦幼儿发展目标、基于儿童视角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不是把不同的教与学的形式人为割裂开。 观摩交流,现场指导 以“优化一日生活,做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为导向,四人深入到教育现场,分别观摩了两所幼儿园的半天生活,同时向幼儿园提出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游戏组织、全天生活安排和场地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在观摩过程中,刘景容随时解答教师们提出来的疑问。再次就幼儿园临时开展的游戏故事环节进行了详尽分析,进一步加强了教师们对这一极具操作性的课程实施环节的感性认识。她认为,游戏故事是安吉游戏的灵魂,非常具有专业价值,但不限于安吉游戏使用,可以在不同课程模式中运用。而且对教师要求不高,完全可以在所有幼儿园进行推广运用。 通过分组研讨,工作室团队为活动设计带来了专业点评,为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提供了专业指导。她们认为,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应基于孩子的兴趣、经验和内在需求,要支持幼儿游戏的持续开展和深度学习,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陪伴者、倾听者、观察者、支持者,要大胆转变观念,做到一对一倾听,关注到每个孩子的需求和成长。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编辑:广东君
广东德暄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网备案号:44010402002774
ICP备案号:粤ICP备170571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