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航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

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课程 > 《南方教研大讲堂第50场:因材施教,各美其美——广东省特殊教育教研基地“个别化教育”成果展示交流
南方教研大讲堂第50场:因材施教,各美其美——广东省特殊教育教研基地“个别化教育”成果展示交流

南方教研大讲堂第50场:因材施教,各美其美——广东省特殊教育教研基地“个别化教育”成果展示交流

248344人已观看 收藏
价 格
免费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点击右上角进行分享

详情

目录

【课程详情】

一、活动主题

因材施教,各美其美——广东省特殊教育教研基地“个别化教育”成果展示交流


二、活动简介

特殊教育主要是面向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以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组织实施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制定并着力推进《“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特殊儿童由于障碍类别多、个体差异大,传统课程难以满足每个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因此,在《残疾人教育条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等文件中都明确要求,在特殊教育中需要“制定并实施符合特殊儿童身心特性和需要的个别化教育”。


广东省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学科教研基地(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从2007年起持续深入地进行个别化教育课程区域推进的探索,通过十五年的实践,构建了以“生本导向、调适取向”为价值观,以本土化、生成性的课程体系为中心,以多元、高效的课堂教学为主线,以教研师训课题研究思路为驱动的区域推进模式,打造出“课程主导”“课堂主线”和“课题驱动”的“羊城特课”品牌。实践成果获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受推教育部义务教育与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


本场活动聚焦在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标准、遵循特殊儿童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探讨特殊教育学校及融合教育中落实个别化教育的路径、策略与方法。活动将通过真实的案例,研究和解决推进实施个别化教育过程中的难题,在传递理念、分享观点的同时,为各特殊教育学校和融合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全面贯彻个别化教育,助力特殊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三、活动内容

(一)主题陈述

《个别化教育的区域推进——以“羊城特课”为例》,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邱举标

(二)说课与课例展示

1.《今天我值日》(培智学校《生活适应》二年级),广州市越秀区启智学校  梁碧琦

2.《天河公园》(培智学校《生活语文》六年级),广州市天河区启慧学校  苏倩欣

3.《我会包艾糍》(培智学校《劳动技能》七年级),广州市白云区云翔学校  林嘉文

(三)学校交流

《以生为本 因材施教——个别化教育理念下“羊城特课”的学校实践》,广州市番禺区培智学校  陈峰丽

(四)教研沙龙

(五)专家视角

《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个别化教育》,北京师范大学  王雁


四、活动时间

2022年9月8日14:30—17:15


五、活动地点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八楼学术报告厅


六、指导单位

广东省教育厅


七、主办单位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八、活动平台

中国教研网、触电新闻、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广东教育Plus、广东教育研究、粤教研、广东教育传媒、中国移动和教育、粤教翔云


九、活动议程

1655470cc99ad295b844b4b1336812c6528312.jpg


十、疫情防控要求

参加前7天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低风险地区返回要完成三天两检,无相关密切接触史,无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参加人员健康码为绿码,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全程佩戴口罩,保持1米距离,配合做好健康码和行程码的查验等防控工作。


十一、专家简介

165621ed57baefcb384ade92e2e6e8805357ca.png

王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院长,首届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工作小组成员等。已出版《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研究》等专著、教材20余部。曾在 CSSCI、SSCI 统计源期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担任《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教育学报》等国内外期刊的专家审稿人。近五年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20 余项。先后获得国家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明德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四有好老师”金质奖章。


1656377c91045c87ef4367ba1455313bc62590.png

于素红,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特殊儿童课程与教学、融合教育、特殊教育教师教育。主要任教课程有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特殊教育教学设计、特殊儿童有效教学研究、重度与多重障碍儿童教育等。著有《儿童语言障碍及矫正》《特殊教育教学设计》等著作,主持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上海市教育重点课题等多项课题研究。

 

1657034ca60722b86c46afad96ca1e66bbbb0f.jpg

黄志红,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教育部基础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广东省特殊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博士兼职导师,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教育家培养对象。


16573118dd70d0bf784e1793d157b7a6bd5fd9.png

邱举标,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德育与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学高级教师。我国培养的第一代特殊教育教师,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毕业,长期从事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团队建设、课程建设、专业保障的研训与实践,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多个学科课标研订和教材编写。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督学。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课程标准、教材评审专家组成员。广东省特殊教育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教育厅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特殊儿童教育专家。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校外合作导师。中国教师教育网聘任为特殊教育专业授课专家。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学术委员,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三、四届)副会长,广州教育学会特殊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


16575101899fbb43ad4707ac1a273314af6bff.png

陈晖,广州市天河区启慧学校教导处主任。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先后获全国教育信息化大赛一等奖、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特殊教育组)总冠军等。


1658107318d2a7de8e4bc8b6e4f7013b766f9a.png

陈峰丽,广州市番禺区培智学校副校长,特殊教育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主持或参与区级以上立项课题十多项,参与实践研究的广州市特殊教育个别化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成果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


165417a6eb632ba29c4cd2ad5a4a8fab5a876c.png

严旭露,惠州市特殊学校教导处负责人、年级主任,特殊教育高级教师,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市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惠州市2022年高中、中职及市直学校教师全员培训辅导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惠州市首席教师、惠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惠州市优秀教师、惠州市“党员先锋模范岗标兵”。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8项,公开出版《启智教育流程表单汇编及使用手册》一书,多篇论文曾公开发表,多项教学成果分别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


1654176dc26401ffec4ec29b48424aefba36d1.png

陈秋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荔湾小学特殊教育教师,多次荣获市、区课题、教学技能竞赛、教学案例评选一、二等奖。


1654179379e5e6af30488083a19f1d3fed4fc9.png

黎丽琼,广州市越秀区启智学校副校长,特殊教育高级教师,广东省特殊教育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中小学特殊教育名教师培养对象,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七届理事会秘书长,华南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师范)本科授课专家,广东省特殊教育教研基地核心成员,广州市培智类课标研讨小组常务副组长。参与编写《快乐的运动会——启智学校以生活为核心的主题教学案例集》等系列书籍;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参与实践研究的《羊城特课:广州市特殊教育个别化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成果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


165418f753e41d98ac4be4ad962a57ae1ead06.png

梁碧琦,广州市越秀区启智学校一年级班主任,有多年特殊教育低年级一线从教经验,学校跟岗带教指导教师。工作以来积极参与低年部的课程改革与实践工作,执教课例多次获校优秀课例,疫情期间班级所推送教学资源获校优质资源奖励,主持级组教学研讨活动和承担跟岗带教任务获得好评。以生为本、寓教于乐的教学风格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


1654181849596c3e7c47279a550fd3711c9794.png

林嘉文,广州市白云区云翔学校教师,高年级级长,白云区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广东省特殊教育优秀教师,参与省特教专项课题《“三教联动”视角下培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参与2项市级课题并结题,所写教学成果、教学设计、论文多次在省市、区级获奖。


1654184ef3e702e3dd44288a9c74aed37ca3db.png

刘全全,广州市黄埔区知明学校教师,广东省特殊教育学科教研基地成员,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硕士。曾获广州市特殊学生个案研究成果一等奖,参与广东省特殊教育专项课题、课程教材研究所“校家社协同创新育人项目”。


165419efd43cb555bc4cf7881c80382d608a45.png

苏倩欣,广州市天河区启慧学校教师,曾获广州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特殊教育组一等奖、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特殊教育组课例二等奖、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个别化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多节课例获评为省、市级优课。



165419c7a077d763584152a41be77f64b8b91b.png

吴小文,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特殊教育教研员,硕士。广东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教育学会理事,广州教育学会特殊教育教研会理事。先后主持或参与省市区科研项目近10项,公开发表文章8篇,开展专题讲座近20场。


16541950d834315763402baf12d27dc1425593.png

何非,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特殊教育教研员,特殊教育高级教师。广东省特殊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特殊教育名教师培养对象,特殊教育义务教育教材和教师指导用书编写组成员。主持或参与多项省级课题研究。



南方教研大讲堂第50场:因材施教,各美其美——广东省特殊教育教研基地“个别化教育”成果展示交流[1课时]

南方教研大讲堂 总共133个内容

一、活动目标

(一)建设示范性教研平台。组织实施系列主题教研活动,强化教研交流与合作,探索新时代教研活动实施新机制、新路径,丰富教研内涵、推进教研转型与创新。

(二)推进教学教研成果交流与应用创新。大力推广全省各地、各中小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考试评价改革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成果,创新教学教研成果应用推广方式,助推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深入推进教研基地项目建设,推广教研基地等教研团队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促进教研共同体协同发展,探索示范性与领航性教研共同体生成、建设和发展机制及路径,形成广东特色基础教育教研品牌。


二、活动内容

围绕广东基础教育(含幼儿园)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突出重点、聚焦问题,以学科育人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为主线,全年遴选和组织40期系列教研专题,注重教研专题间的广度延展性和深度连续性。每期具体教研专题和内容请关注各期活动预告和宣传。


三、活动形式

(一)多方联合,协同推进。活动将组织和邀请省内外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积极创新,研究与实践能力强并形成较好成果的教研基地负责人、教研员、名教师、名校长及高校专家等组成教研团队共同参与。

(二)创新方法,深度融合。活动将通过专家专题报告、教学教研成果汇报、精品优质课例(案例)展示、教学教研学术研讨沙龙等形式灵活开展,并结合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和融媒体等信息技术新样态,线上线下融合进行,探索示范性常态化主题教研新模式。 


四、活动组织

(一)组织单位

活动指导单位为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为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技术支持单位为广东省教育厅事务中心(广东省电化教育馆)。活动将结合各期需要,组织相关地市教研机构、省级各类教研基地、中小学校或其他教育教学机构等专业力量共同参与。

(二)参与对象

1.现场参与人员。根据每期活动场地和活动实际需要邀请相关人员参与。

2.在线参与人员。全省各级各类教研员、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及其他相关人员通过有关网络平台在线参与。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