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航
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

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课程 > 《南方教研大讲堂第55场:聚焦英语语篇研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广东省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主题研讨活动
南方教研大讲堂第55场:聚焦英语语篇研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广东省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主题研讨活动

南方教研大讲堂第55场:聚焦英语语篇研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广东省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主题研讨活动

349433人已观看 收藏
价 格
免费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点击右上角进行分享

详情

目录

【课程详情】

一、活动主题

聚焦英语语篇研读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活动简介

语言能力构成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阅读和写作是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指出,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承载着丰富的语言、文化和思维内涵,为学生探究主题意义、结构化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体验文化知识和形成学习策略提供素材与媒介。

根据大数据调研和课堂观察研究,我省高中学生在具体社会情境中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亟待提升。我们发现学生在英语阅读与写作学习中,过多关注语篇表层信息的获取,忽视主题意义的探究;过多关注语篇结构的显性特征,忽视语篇表征与内容、意义之间的内在逻辑;过多关注语言知识的碎片化理解,忽视语篇意义的深度体验、理解、表达与创造,较严重地影响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升和核心素养发展。语篇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主题意义探究深度、思维发展水平和英语学习成效。高中英语教师需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教学核心内容,促进学生提高语篇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教学质量。本次活动聚焦英语语篇研读的意义、内涵与要求,结合高中学生在语篇理解和语篇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探讨教师如何设计与实施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一英语阅读课、基于语篇体裁分析的高二英语读后续写课,旨在促进教研员与教师深入理解语篇研读的内涵价值与语篇教学策略。活动邀请高校英语教育著名专家、省市英语教研员、一线教师代表,通过课例展示、课例点评、教研沙龙、专家视点等系列活动,在传递理念、分享观点、剖析课例的同时,为一线教师与教研员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与做法,优化高中英语语篇教学,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扎实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


三、活动时间

2022年11月3日下午14:00—17:40


四、活动地点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八楼学术报告厅


五、指导单位

广东省教育厅 


六、主办单位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七、支持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

河源市河源中学 


八、活动平台

中国教研网、触电新闻、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广东教育Plus、广东教育研究、粤教研、广东教育传媒、中国移动和教育、粤教翔云 


九、活动议程

102915869bb53b288e45e2b172c7909a982964.jpeg



十、专家简介

102916d0646a1dcc054951a51790cb22512b59.png

黄丽燕,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语言认知与测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师发展专委会学术副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测试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外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广东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十四五”国培计划专家等。主要研究语言测试、课程教学和教师教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级以上科教研课题10项,获国家级及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


1029161f0b12242fe144fba362f255bbb86b16.png

徐曼菲,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英语教育、教师教育。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语言认知与测试研究中心”及“英语教育与评价”省级教学团队核心成员、教育部“国培计划”及省级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负责人与培训专家。全国第五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华南师范大学首批教师教育专家工作室主持人。


102916fdf351e45d9642239220c302b31e50aa.png

金檀,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智能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语言测试与评估及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及广东省社科等项目多项,代表成果包括“分层阅读难度调控研究”“智能写作合作加工研究”及“混合学习资源设计研究”。创建语言数据网,主持研制的“阅读分级指难针”被4,500余所机构的15,000多名同行所采用。


1029163a4b3096dd254c4899bbba442517e195.jpeg

罗永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博士,中学高级教师,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课程与教学、英语教师教育。主持并完成多项省、市规划课题,承担多项省、市公开课、讲座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外语教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学术专著有《人性视角下中小学教学关系的研究》。


1029170ca132fc9aea4bea95327eb470a0e5f3.png

潘泽辉,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高中英语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二十三年,任职高中英语教研员十六年,多次荣获市校两级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教师、市优秀共产党员、市优秀教师和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指导教师参加省市级各项竞赛多次获奖,主编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教师用书一册和同步教辅资料两册,主编或参与编写十余本英语学科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备考教辅用书。


1029173435524abfb6445dba24aed94cf549b4.png

刘熹,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高中文科名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骨干教师培养项目首批培养对象,广东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兼职教师。曾荣获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河源市第一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河源市首席教师、河源市“教学能手”、河源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河源市“高考卓越贡献奖”等荣誉和称号。主持并参与多项省市课题研究,主编1本、参与编写6本教辅用书。


102917116fa3c3e09b40bdac7d97ec0cfdd9fe.jpeg

万川,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英语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山市优秀教师。曾荣获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高中英语学科一等奖,以及“外教社杯”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大赛“全国优秀指导老师”、2021年“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英语素养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等称号。参与中山市课题《高中英语主题语境微视频库建设及课堂教学应用的实践研究》,所撰写教学设计收录于《高中新课程英语课核心素养优秀教学设计》,多篇论文在《广东教育》发表。


102917dccbea44815e4cae9d23565a973a6899.png

李婷,河源市河源中学英语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河源市“教学能手”,市直“优秀教师”。曾获首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高中英语学科二等奖、广东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录像课例评选二等奖,并在全省观摩教学会上获说课“一等奖”和“最佳教学设计奖”。先后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课例在广东省普通高中英语教学资源征集活动中被评为优秀作品,并收录于《高中新课程英语课核心素养优秀教学设计》。



南方教研大讲堂第55场:聚焦英语语篇研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广东省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主题研讨活动[1课时]

南方教研大讲堂 总共133个内容

一、活动目标

(一)建设示范性教研平台。组织实施系列主题教研活动,强化教研交流与合作,探索新时代教研活动实施新机制、新路径,丰富教研内涵、推进教研转型与创新。

(二)推进教学教研成果交流与应用创新。大力推广全省各地、各中小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考试评价改革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成果,创新教学教研成果应用推广方式,助推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深入推进教研基地项目建设,推广教研基地等教研团队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促进教研共同体协同发展,探索示范性与领航性教研共同体生成、建设和发展机制及路径,形成广东特色基础教育教研品牌。


二、活动内容

围绕广东基础教育(含幼儿园)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突出重点、聚焦问题,以学科育人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为主线,全年遴选和组织40期系列教研专题,注重教研专题间的广度延展性和深度连续性。每期具体教研专题和内容请关注各期活动预告和宣传。


三、活动形式

(一)多方联合,协同推进。活动将组织和邀请省内外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积极创新,研究与实践能力强并形成较好成果的教研基地负责人、教研员、名教师、名校长及高校专家等组成教研团队共同参与。

(二)创新方法,深度融合。活动将通过专家专题报告、教学教研成果汇报、精品优质课例(案例)展示、教学教研学术研讨沙龙等形式灵活开展,并结合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和融媒体等信息技术新样态,线上线下融合进行,探索示范性常态化主题教研新模式。 


四、活动组织

(一)组织单位

活动指导单位为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为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技术支持单位为广东省教育厅事务中心(广东省电化教育馆)。活动将结合各期需要,组织相关地市教研机构、省级各类教研基地、中小学校或其他教育教学机构等专业力量共同参与。

(二)参与对象

1.现场参与人员。根据每期活动场地和活动实际需要邀请相关人员参与。

2.在线参与人员。全省各级各类教研员、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及其他相关人员通过有关网络平台在线参与。




手机版